马德里及其周边四城:马德里

十五年后重游马德里,其一是为了去它边上可以一日往返的三座古城(塞戈维亚,托雷多,昆卡),其二是顺道拜访下十年前移居此地的师兄夫妇(为此约了同在英国的师姐同行)。他们一边厢生了一双儿女,一边厢多了一只戒指,只我单有些外表上的变化;不提也罢。

马德里一日游,原计划去近郊的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El Escorial)和烈士谷(Valle de los Caídos)的。在飞机上看师姐的DK旅行指南才发现,两者都周一闭馆!好阵子没去欧洲旅行,忘了他们还有这种操作。师姐说:幸好现在看到,否则真去了才糟。想起三年前去罗马尼亚的佩雷斯城堡(Peleș Castle)时,就是这种情况。不过那座城堡比这里的修道院和烈士谷小很多,没能进去参观,逛逛小镇锡纳亚也还不错。

言归正传。虽说是故地重游,但跟比萨一样,十几年前的样子,已经非常模糊。只记得在六月初,热得不行,这次看三月正好,虽说地处干燥的“高原”地带,早晚温差大,但每天8~20的温度,刚好可以接受。——马德里平均海拔650米,是欧洲最高的首都。干燥也有干燥的好处,每天都阳光灿烂,空气透明度特别高,白天也经常可以看到月亮。

不过相较马德里的城市风景,这里的生活方式似乎更有特色。晚上比白天热闹,午餐2点到4点,晚餐8点到11——很多餐厅晚8点前都不开门的。有些地方下午2点到5点休息,5点到8点再回来上班。午餐就经常三道菜了:前菜主菜加甜点。而且价格便宜,看到好几家9欧全包的,我们吃的12欧,可以点海鲜饭做前菜。晚餐反而没那么正式,常常红酒配Tapas——西班牙下酒菜为主。这种下酒菜其实是可分享的任何东西,薯条,橄榄,水果,冷汤,炸鱼,芝士,烤面包片……而马德里最常见的,当然是Chorizon,西班牙辣肠,和Jamón ibérico,伊比利亚火腿。因为目的是分享,所以并不一定很小份哦。

师姐很喜欢这个Chorizon,几乎每晚都会买一份,我却嫌它又咸又油——里面白花花的可都是脂肪啊。伊比利亚火腿的切片,也是必带一条柔顺的白边。BBC纪录片,《The Secrets of Your Food》说,这种火腿之所以好吃,因为当地黑猪吃了很多富含油脂的橡子,风干时蛋白质被大量脂肪包裹,保证了分解出的“鲜味”氨基酸不会轻易流失——换句话说,如果你在风干普通肉时不停给它刷油,也很可能会获得同样的美味。当然啦,不同的,吃名牌儿火腿的“安慰剂”效应就没有了。这种效应产生的愉悦感,可是100%真实的。

这种Tapas店,可以是餐厅,酒吧,小卖部,看上去像红酒专卖,或芝士专卖,或火腿专卖,或一般熟食的,有少量座位或根本没座的,食品店。师姐觉得,这样站着喝酒,吃的不多,种类不少,比英国人空腹喝啤酒再吃大餐,健康。查了下,西班牙人均寿命83,排名全球第6,的确比英国的81,全球29,要高出不少。不过饮食习惯在人均寿命中的作用据说只占10%,远远不如基因、环境和医疗水平。

除了Tapas店,马德里最热闹的地方非太阳门广场(Puerta del Sol)莫属。无论白天黑夜,都人潮涌动。著名的马德里地标“熊与树莓雕像”和“西班牙公路零起点”地砖,都在这个广场边上,也是当地人约会碰头的首选。从这里往西,是马德里皇宫和老城区;往东,是丽池公园(El Retiro)和几座享誉欧洲的美术馆(Museo del Prado,Museo de Arte Reina Sofía和Museo Thyssen-Bornemisza)。这两个景区都不大,走马观花一日可行;想深度游,三五日亦不重样。问师兄他觉得这里跟伦敦有什么不同,他说是太小,骑个自行车,半小时就出城了(略夸张);而在伦敦时,他们经常骑车出行,随便选个方向,可以溜达一天。至于冷、热、干、吵,都不是问题。我跟师姐觉得这里人比伦敦热情,他也不置可否。

至于城市风景,十分多元。可能绿地相对少,离开太阳门后,看哪里都有些寂寥。下面是一些具有代表性又风格迥异的照片,大家自己判断。

Image may contain: sky, cloud and outdoor

Image may contain: tree, sky, plant, house, outdoor and nature

Image may contain: one or more people and indoor

Image may contain: tree, sky, plant, bridge, outdoor, nature and water

Image may contain: sky, tree, outdoor, nature and water

Image may contain: shoes, sky and outdoor

Image may contain: sky, tree, cloud and outdoor

Image may contain: sky, car and outdoor

Image may contain: grass, tree and outdoor

Image may contain: one or more people, sky and outdoor

Image may contain: one or more people, sky and outdoor

Image may contain: outdoor

Image may contain: one or more people, shoes and outdoor

Image may contain: one or more people

Image may contain: mountain, sky, nature and outdoor

 

发表在 《2019:马德里及其周边四城》 | 留下评论

2018(ITV)大众票选英国百佳徒步路线

ITV是英国电视法案于1954年通过后成立的第一批民营电视中的最大也最受欢迎的一个。就是Independent TV(独立电视台)的简称。超过8000个徒步爱好者或组织参与了投票,据说史上最大规模。配合该结果还有个风光人物纪录片《Britain’s Favorite Walks Top 100》,共2小时,前10名在最后半小时。最后10分钟是排名第二的威尔士最高峰Snowdon山路Llanberis Path,7条登顶路线中最长也最平缓的,而实拍人物是在1999年的登山事故中失去了双手和双脚的苏格兰登山家Jamie Andrew(1969年生),靠义肢和绑在残臂上的登山杖前行。他对这条路线的点评是:如果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做到,那么任何人都能做到。

前10名5个在湖区,2个在北威。把部分都算上,我勉强走过24条,但只有一条刚好第十。有时间要去湖区住一个礼拜,争取走完那5条!

Image result for Jamie Andrew

1, Helvellyn, Lake District, 10.1 Miles
2, Snowdon (Llanberis Path), Wales, 9.1 Miles
3, Malham and Gordale circular walk, Yorkshire, 7.6 Miles
4, Cat Bells, Lake District, 3.1 Miles
5, Scafell Pike, Lake District, 7.2 Miles
6, Tryfan, Wales, 5.7 Miles
7, Buttermere circular walk, Lake District, 4.3 Miles
8, Old man of Coniston, Lake District, 7.5 Miles
9, Craster to Dunstanburgh Castle, North-East, 7.5 Miles
10, Mam Tor, Peak District, 6.6 Miles
11, Pen Y Fan, Wales, 4.7 Miles
12, Linn of Dee to Ben Macdui, Scotland, 18 Miles
13, South Downs Way, South-East, 100.7 Miles
14, West Highland Way, Scotland, 95.8 Miles
15, Ben Nevis, Scotland, 9.3 Miles
16, Solva, Pembrokeshire, Wales, 4.5 Miles
17, Whitby to Robin Hood’s Bay, Yorkshire, 6.8 Miles
18, Hadrian’s Wall, Borders, 6.5 Miles
19, Old Harry Rocks, Dorset, 9.8 Miles
20, Lizard Peninsula, Cornwall, 7.7 Miles
21, Kinder Scout, Peak District, 11.1 Miles
22, Stac Pollaidh, Scotland, 2.3 Miles
23, Roseberry Topping, North Yorkshire, 6.3 Miles
24, St Ives to Zennor, 12.1 Miles
25, Ingleborough, Yorkshire Dales, 11.2 Miles
26, Dovedale to Milldale, 3.1 Miles
27, Coffin Route, Ambleside, 3.9 Miles
28, Rhossili, Swansea, 7.3 Miles
29, The Needles, Isle of Wight, 4.8 Miles
30, High Cup Nick, Appleby-in-Westmorland, 9.7 Miles
31, Beddgelert, Snowdonia, 4.8 Miles
32, Anglesey Coastal Walks, 129.9 Miles
33, The Fairy Pools, Isle of Skye, 4.5 Miles
34, High Force, County Durham, 8.6 Miles
35, Stanage Edge, Peak District, 4.4 Miles
36, Ingleton Falls, North Yorkshire, 4.3 Miles
37, The Malverns, 5.5 Miles
38, Pitlochry to Blair Athol, 7.8 Miles
39, Grosmont, North Yorkshire, 3.2 Miles
40, Four Falls Walk, Brecon Beacons, 4.4 Miles
41, Offa’s Dyke, the border between England and Wales, 172.7 Miles
42, Wells-next-the-Sea, Norfolk, 8.5 Miles
43, Arthur’s Seat, Edinburgh, 3.3 Miles
44, Cardling Mill Valley and the Long Mynd, 9.5 Miles
45, Derry City Walls walk, Derry, 1 Miles
46, The Ridgeway, 85.7 Miles
47, Mawgan Porth to Herlyn, 11 Miles
48, The Cheviot, Pennine Way, 9.3 Miles
49, Brimham Rocks, North Yorkshire, 4 Miles
50, Bempton Cliffs, East Riding of Yorkshire, 11.7 Miles
51, St Cuthbert’s Way, Scotland, 62.1 Miles
52, Bath, 5.7 Miles
53, The Roaches, Peak District, 3.4 Miles
54, Yorkshire Coast to Coast, Richmond to Reeth, 10.5 Miles
55, Alnmouth Beach and Warkworth, 6.6 Miles
56, The North Antrim Cliff Path, Northern Ireland, 4.8 Miles
57, Bowerman’s Nose, Devon, 9.8 Miles
58, Brockenhurst, Hampshire, 3.2 Miles
59, Kielder Water, Northumberland, 18 Miles
60, Llangollen Canal, Wales, 7.5 Miles
61, Grassington, North Yorkshire, 9.5 Miles
62, Fife Coastal Path, Scotland, 108.7 Miles
63, Thames Path, London, 19.3 Miles
64, Great Glen Way, Scotland, 74.1 Miles
65, Silver Sands of Morar, 2 Miles
66, Slieve Donard, Mourne Mountains, 6 Miles
67, Forest of Bowland, Lancashire, 6.8 Miles
68, Blakeney Point, Norfolk, 7.5 Miles
69, Bronte Way, Yorkshire, 8.3 Miles
70, Sandstone Trail, Cheshire, 33.8 Miles
71, Peddlars Way and Norfolk Coast Path, 83.1 Miles
72, Leith Hill, Surrey, 8.6 Miles
73, Broadway Tower, Worcestershire, 4.2 Miles
74, St Mary’s, Scilly, 9.8 Miles
75, Great Missenden, Buckinghamshire, 9.5 Miles
76, Devils Punchbowl, Surrey, 3.4 Miles
77, Flatford and Constable Country walking trail, Suffolk, 7 Miles
78, The Stiperstones to the Devil’s Chair, Shropshire, 4.7 Miles
79, Cannock Chase, 11.9 Miles
80, White Cliffs of Dover, 9.8 Miles
81, Liverpool Canal, 15.9 Miles
82, Another Place by Antony Gormley, Liverpool, 5.1 Miles
83, Clifton Suspension Bridge, Bristol, 6.7 Miles
84, Cambridge Colleges and the Backs, Cambridge, 4.7 Miles
85, Bradgate Park, Leicestershire, 10.6 Miles
86, Witches Trail, Lancashire, 6.9 Miles
87, Stonehenge, Wiltshire, 6.4 Miles
88, The Falls of Clyde, Scotland, 6.5 Miles
89, Rye and Camber Sands, East Sussex, 10.8 Miles
90, Regent’s Canal, London, 9 Miles
91, Worcester and Birmingham Canal Walk, 31.1 Miles
92, Gloucester and Sharpness Canal, 15.9 Miles
93, Durham Coastal Path, Durham, 11.2 Miles
94, Falkirk Wheel and the Kelpies, Scotland, 4.1 Miles
95, Sperrin Mountains and Beaghmore Stone Circles, County Tyrone, Northern Ireland, 36 Miles
96, Nine Ladies, Derbyshire, 3.1 Miles
97, Cave Hill Country Park and Belfast Castle, Belfast, 4.5 Miles
98, Richmond Park, London, 6.9 Miles
99, Oxford City Walk, Oxford, 2.3 Miles
100, Ramsgate to Margate, Kent, 8 Miles

交互地图网址:https://getoutside.ordnancesurvey.co.uk/itvs-britains-100-favourite-walks/

发表在 电影(Movies), 旅摄(Travel Photo) | 留下评论

【和平版】威尔士圣大卫与红龙(及韭葱和水仙)的故事

每年的3月1号是威尔士圣大卫节(St David’s Day),俗称威尔士国庆节,是威尔士仅次于圣诞复活的最大节日。但出于“去政治化”的英式“传统”,英国四大联邦的国庆节都不是公共假期,当地人过节的主要标志是插红龙旗、韭葱(Leek)和黄水仙(Daffodil)游行。以前听说的故事,是圣大卫率领威尔士人在韭葱和黄水仙的季节像红龙一样勇猛击退外敌,今天读到个不一样的,觉得不仅更美,龙、菜、花的穿插也更加融洽。

原文见https://www.abctales.com/story/well-wisher/st-david-dragon。简要翻译如下:

话说圣大卫独自骑马路过一威尔士小村时,被一村民拦下,请他帮忙斩杀一条住在森林洞穴里的可怕火龙。圣大卫自己不会武功,只得求助上帝,一番祈祷之后,天上一道闪电,掉下一截韭葱。虔诚的圣大卫虽然觉得意外,还是拿着韭葱独闯龙穴,没想到红龙扑上来就是一口——咬下韭葱,吃的津津有味。“原来是条素食龙啊!”圣大卫恍然大悟。红龙也终于有机会诉苦,说她在洞里育儿,却有村民以为藏了别的宝贝,不断前来骚扰,只能喷火吓唬,搞得疲惫不堪。没想到是这样的误会,圣大卫赶紧回村跟村民解释,并要求每人带一件礼物去给红龙赔罪。时至三月,青黄不接,只有黄水仙开的美好灿烂,圣大卫就建议大家带上水仙花去龙穴。红龙把花转给自己小孩,大家都很开心。从此龙与村民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另:Leek有些地方简单翻译成“大葱”,但中国日常食用的大葱并不完全一样,见下图。就跟长在土里的黄水仙跟国内一般养在水里的“水仙”不完全相同一样。

Image result for st david's day

 

发表在 读书(Reading) | 留下评论

脱欧尚未落实,公投已然成剧:无理之战

脱欧进程还在反复,2016的全民公投已被拍成了电视电影,1月7号Channel 4首播。以脱欧一方的Campaign(宣传)领导人Dominic Cummings为主角,且由大名鼎鼎的卷福Benedict Cumberbatch主演。英文名Brexit: The Uncivil War,网上已经有人译作“无理之战”,真是神来。

片子以脱欧一方找到昵称Dom的Cummings领导Campaign开始。主要理由是他能Attack,进攻。住的是富人区维多利亚复式公寓,却已经两年赋闲在家,偶尔去他爹的农场帮忙,一副胸有丘壑而又不愁衣食的公子哥形象。好奇维基了他的简历,71年生,父亲是个石油平台经理,母亲为特殊教育老师,也就比普通中产略好些吧。94年以一等成绩从牛津历史系毕业后去了三年俄罗斯开辟新航线,回英国后99年至14年都在给政治家做参谋,自己却从未加入任何党派。写过一篇长达240页的“施政纲领”,目标是将英国转化成一个“meritocratic technopolis”,精英科技城。前首相卡梅隆14年曾批评他是个“career psychopath”,我理解为“职业变态”,也许就是他两年“归隐”在家的原因?

Dom的Campaign方针似乎是到处访问,不是为了一张一张的选票,而是一个一个可以打动人心的宣传口号。最后落脚到了350——每年付给EU的百万英镑“会费”和土耳其——很多英国人担心土耳其加入欧盟后会带来大量移民。最后脱欧派以51.9%的微弱优势险胜,已经不是新闻,但从这两年反悔之声不绝、脱欧进程之艰来看,以后的全民公投可能不会再遵循这种简单的“一半 + 1”即是胜利了吧——这也是Dom在进驻Campaign后向队友们解释的第一个要点。至于Dom的Campaign对这次胜利起了多大作用,就见仁见智了。

对政治一窍不通,但公投首席执行官Matthew Elliott评价该片说:Whatever happens, the 2016 campaign marked an important moment, and the film captures it well. ——片子将2016年发生的这一重要事件抓拍的不错。Cummings的妻子,老牌杂志The Spectator的执行主编,Mary Wakefield,则撰文大赞卷福,说他们两岁的儿子看到剧照就说:爸爸,是爸爸!虽然乔装打扮后的卷福外表跟Cummings并不十分相像,但神态表情几乎如出一辙。

我看了这部剧的最大感想,是政治原来可以养活这么多人。牛剑毕业的职业政客反正比职业演员多多了。

File:Brexit The Uncivil War Theatrical Poster.jpg

发表在 电影(Movies) | 留下评论

2018红字总结

就是过去一年随手记在公司发的效率手册上且被高亮的文字。除去已经过时的会议日程或任务提醒等。按时间顺序:

1. 生气也可能是对别人无能的愤怒。
2. 不要晚睡,不要晚睡,不要晚睡!
3. 表情会影响态度,姿势会影响心理,行动改变习惯。
4. 一定要积极。
5. 我可能并不是天生喜欢独处,只是不喜欢在人群里做配角。
6. 为什么我会坚持读完一本并不喜欢的书,却不肯花时间去交一个感觉还不错的朋友?
7. 没有过程哪来想法?(《赛德克·巴莱》导演魏德圣访谈。)
8. (换手机时)别忘了保留微信历史记录!
9. (看了《侏罗纪世界2》才意识到)不喜欢动物为主角的片子,也不喜欢科幻片中以动物为主角的片子。
10. 经验再丰富的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不可迷信。
11. 黄金分割点0.618=1/1.618,可能只是个数字游戏。我反正更喜欢方形(照片)。
12. 以为自己能控制的,慢慢不受自己控制了?
13. 自欺欺人。
14. 智商就是记忆力,情商就是表达力。
15. 伦敦2区外车站附近的房子比市中心升值多,租金也不低!
16. 维持现状是悲观主义。

 

发表在 其它(Doodle) | 留下评论

《无穷的开始》读书笔记

The Beginning of Infinity,2011年出版,作者David Deutsch,牛津客座物理学教授。有些地方没看太懂,但也没去深究。让我学学诸葛亮的风格:观其大略。

我觉得核心思想就是:没有绝对真理,只能无限逼近。悲观的说:未知是无穷的;乐观的说:进步也是无穷的。可证伪性(Fallibilism)才是科学的真谛,号称绝对的都是伪科学。曾经以为牛顿定律就是真理,不过因为环境条件所限。当你只会用指头数数,超过20就无法计算了。未来的例证不可能现在就获得,也就无法下定论说当前的理论永远有效。

这个观点虽然以前也有听说(比如卡尔波普),但这本书阐述的更加透彻,对小学的加减法到了中学变成正负数这种“浪费时间”的教育方式一直耿耿于怀的我,颇有醍醐灌顶之感。下面的笔记,是对这一观点的进一步说明或延伸,或者就是一些有趣的小注脚。

  1. 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实践结果也只是一种现象,可以验证因果,却不能推导因果。比如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这是对现象的总结,但不能从本质上说明问题。所谓真理(目前最好的理论),是对问题(而不是表面现象)普适的没有矛盾与分歧的解释。
  2. 乌托邦与绝对真理不仅是不存在的,还是危险的。它们在科学上阻碍进步,在社会上造成封闭和专制(比如道德压迫)。
  3. 说人类智力受生理局限等同于不可知论(Agnosticism)。电脑、望远镜、飞机等都是人类扩展自身的发明。月球并不比原始人的生存环境更糟,人类会改造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向环境屈服。
  4. 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现代社会,只要有正确的理论,实践起来可以非常快捷。
  5. 新达尔文主义(Neo-Darwinism)认为,基因突变与自然选择,目的不是群体而是单个基因的最优传播。所以像孔雀尾巴这种并不利于群体生存但对个体配对有利的基因反而流传了下来。同理,Meme,模因(可复制的文化片段),跟基因一样,往往最好听易懂的流传最广,而不是最准确有用的。
  6. Meme也分理性与非理性。文化则分静态与动态。非理性与静态的特点,一是阻碍新想法的出现,二是阻碍新meme的传播。
  7. 创造力之于meme和知识的进化,如突变(mutation)之于人类基因的进化。Jared Diamond的《枪炮、病菌与钢铁》——我很喜欢这本书——的错误之一就在于:忽视了人的创造力,将社会进化完全归咎于自然地理动植物资源分布。
  8. 数学上的“无穷”意为:能与自身的子集一一对应的集合。不可数的无穷集合与自然数是不能一一对应的。在宇宙学中,人择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是一种认为物质宇宙必然与观测它的智能生命相匹配的理论(大概类似“上帝视角”),跟Infinite的概念矛盾,所以是错误的。
  9. 数学方法依附于物理原则。物理不同,加减乘除的意义也会不同。
  10. 1820年,英国人Charles Babbage试图建造一个机械计算器叫Difference Engine但是失败了。1991年伦敦科学博物馆用1820年的科技实现了这个构想。当时电子开关和二进制都已广为人知,如果成功,现代电脑的历史可以提前100年。
  11. 1964年Joseph Weizenbaum编制了第一个通过图灵测试的软件Eliza,仅仅利用了1)针对问题中关键词填空的简单模板和搜索功能;2)对所有问题进行存储和重新编辑的功能。后者也是现在人工智能最常用的算法。
  12. 1994年南加州大学的Leonard Adleman首次实现DNA计算。利用DNA分子的生物信息储存功能建造图灵计算机,目前最新进展来自英国,在一小团DNA中存储了大量文件并成功读取。DNA分子由四种碱基组成,通过酶改变他们的排列可以进行计算。
  13.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开启量子理论的关键。类似经典力学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薛定谔方程(Schrodinger’s Equation)将之推广到了宇宙所有粒子,描述的是一个粒子在给定时间里可能的所有位置,空间也从三维推广到多维,包括量子纠缠。这个方程推倒出的Probability Density,即海森堡测不准原理(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因为测量工具与被测物体的纠缠以及测量这个动作造成的波函数坍缩——原本的量子态概率地坍缩成一个测量所允许的量子态)。两者都违反直觉,却是目前尚未被证伪的普适的最优解。
  14.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915年就发表了。上述理论1927年就被实验观测到了。
  15. Principle of Optimism: all evils/failures are caused by insufficient knowledge。所有恶行与失败都源于无知。维持现状是悲观主义。

 

发表在 读书(Reading) | 留下评论

36岁退休考古发现特洛伊的德国商人

才知道特洛伊遗址在土耳其:上次去竟然错过了。也不怪我们孤陋,那个地方原属希腊,与今天的希腊版图也就隔了一道窄窄的海峡。而且河马史诗中的三大古城,迈锡尼(Mycenae)、梯林斯(Tiryns)和特洛伊(Troy),都是半路出家的德国商人海因里希·施里曼于一个多世纪前发现的。

好奇维基了一下,发现是个天赋异禀、勇于冒险的实干家。出身贫寒,身体孱弱,却能辗转荷兰、美国和俄罗斯,36岁就赚够了足够后半辈子挥霍的钱,欣欣然投身向往已久的考古业,目标还是时人都以为虚构的《荷马史诗》。

最大的天赋是语言。除了母语德语,还自学掌握了英语、法语、荷兰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瑞典语、波兰语、希腊语、拉丁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等多门外语。14岁当学徒,24岁被荷兰贸易公司派驻俄罗斯,29岁加入美国淘金潮,但不是去挖矿,而是开银行帮矿工买卖挖到的金砂。不到一年,见好就收,回俄罗斯结婚生子,从蓝染入手很快跳到靛蓝贸易,因为买卖比工艺更赚钱。32岁那年俄罗斯与英法等在克里米亚开战,估计就是这两年从军火原料上赚的钱,巩固了他弃商考古的基础与信心。

游历、学习和实践15年后,施里曼终于在当时的小亚细亚发现一处堡垒遗迹,挖出很多文物和财宝,全部走私出了土耳其,并于1874年出书论证,这就是《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此事在当时造成的轰动,不亚于100年后的阿波罗登月。但因为走私文物,惹恼了奥斯曼政府,施里曼被禁挖两年,直到1876年重签(文物分配)协议后才获解禁。同年挖掘了迈锡尼,找到了阿伽门农面具。1878年伊萨卡,1881年奥尔霍迈诺斯。1882年开始与德国考古学者威廉·多普菲德 合作,更加系统性的挖掘了梯林斯(1884-85年)和塞西拉与皮洛斯 (1887年)。本来还打算挖掘克诺索斯,不幸于1890年病逝,享年68岁。未竟的工作由英国考古学者阿瑟·埃文斯接手,发现了比迈锡尼文明更古老的米诺斯文明。

做生意时娶了个俄罗斯富二代,考古后离婚再婚了个年轻的希腊女学生:于公于私都很有影视化的价值。近年的好莱坞电影明显颓势,续集一串串,却很少原创的亮点。其实可以发掘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这个。

下图左为海因里希·施里曼,右为阿伽门农面具。摘自维基。

Heinrich Schliemann (HeidICON 28763) (cropped).jpg 

 

 

发表在 《2014:土耳其九日游》, 读书(Reading) | 留下评论

又一部妙笔生花的治愈日剧:我们由奇迹构成

看名字就知道是部治愈性日剧。剧情人物都是次要的,关键是那些神奇的台词。比如:

1. 大熊猫的逆袭。

都说动物界弱肉强食,但肉食性熊猫正是因为甘拜下风,躲到没有天敌的高原改吃消化不良的竹子,才成为冰川期唯一幸存的大型动物。——可见竞争不是唯一的生存/成功方式。

2. 享受过程的乌龟。

乌龟能爬赢兔子,不是因为求胜心强或坚持不懈,而是因为视野有限,只有不断前行,才有机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所以没有叫醒兔子,因为根本不知道它在睡觉。

3. 猴子会因为无聊而变秃。

据说动物园有只猴子秃了,作为动物学讲师的男主建议将每天两次的投喂分成四次,这样猴子忙着吃,就不会无聊到拔自己的毛;那只秃猴后来果然毛都长回来再也没秃过。

等等。

就是人物情节都真的不太好看。可能因为我并不喜欢动物,所以无法理解他们爱动物胜过爱人的心情吧。

发表在 电影(Movies) | 留下评论

诺贝尔奖女科学家的“双面”人生

微博上看诺贝尔奖,获得化学奖的三人中有一个女科学家。我第一天看到的八卦是说这个女科学家有多酷,干啥成啥,天才,全文如下(原文也是转载,而且没有注明出处)。但是第二天就看到说她有多惨的(来自知乎,更短,先复制如下)。

没有去核查细节,应该大意不差。看来自己的人生真的只有自己去体会。旁人多半是看山得山,看水得水。

微博[知乎] 
#2018年诺贝尔奖# 获得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科学家弗兰西斯·阿诺德,成就斐然却命运多舛。作为那个时代绝对少数的女性 PhD (Berkeley chemical engineering, 1985) 与正教授,她本应拥有一个璀璨的人生。而她在伊拉克失去了自己的大儿子,又在车祸中失去了自己的小儿子;在刚刚从乳腺癌康复后,她的丈夫却自杀离世。

非关注热点微博

转: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弗兰西斯·阿诺德真是一个超酷的女科学家啊……

·高中的时候就自己一个人住,靠开出租和调鸡尾酒赚钱

·从匹兹堡一个人搭车去DC,参加反对越战的抗议

·考上了普林斯顿机械工程系,班里唯一一个女生

·因为大学里必修课不多,花了很多时间学经济学、俄语和意大利语,和意大利来的博士后拍拖,还gap了一年去意大利造核电站零件

·本来根本就没想当科学家,梦想是当个外交官或者跨国公司CEO,再读个国关博士,但因为经历了石油危机和三哩岛事故,开始对新能源感兴趣了

·毕业之后去美国太阳能研究所,给偏远地区设计太阳能发电设施

·里根上台之后美国能源政策转向,于是她重新回学校念书,30岁拿到伯克利的化学工程phD,想做生物燃料

·半路遇到生物技术兴起,于是最后一次改行,去了加州理工当生物化学工程师,搞蛋白设计

·同事们都在做小规模实验研究蛋白质合成的机理,就她一个人不耐烦想直接解决现实问题,说人们做育种都几千年了,自然界已经有办法给分子做优化了,干嘛不用呢

·被好些同行鄙视,说这根本不算科学,说绅士不搞随机瞎突变,“老子不是科学家也不是绅士,管你们说什么呢,最后赚大了的是我,这玩意儿好用啊!”

·被好几个前辈批评说狂妄自大,“没错啊我是真的狂妄——一点没假装。我做的事情就是很重要很有用,对此我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

·日常给好莱坞编剧做科学顾问

·2005年患上乳腺癌,如今已经康复

·真的成立了一家生物燃料公司并且上市了,然而发现自己还是比较擅长做科研,忍痛放弃了当CEO的童年梦想

怎么说呢,这个人生实在过得是太硬核了, 与我类似![呲牙]

 

发表在 生活(Living), 其它(Doodle) | 留下评论

没有推理的推理神剧《乱反射》

周末看了部日剧SP,叫《乱反射》,改编自编剧貫井徳郎2010年获推理作家协会奖的同名小说。社会派原来远不止东野圭吾和森村诚一。这一部的情节尤其“神”,看完真是五味杂陈。

【以下严重剧透,不喜勿看】

故事从一个记者的幼子遭树压伤并送医不治开始。夫妇都很通情达理,还是忍不住想要刨根问底。去查行道树维护公司,负责稽查的员工有重度洁癖,却讳疾忌医,一般情况下戴手套就行,那天树下偏有狗粪,实在无法靠近;电话了区政府,同意改天再说。遛狗不捡狗粪的是个弯不下腰的老头,被对面理发店小妹目击多次,每次都会电话投诉区政府要求清理。区政府负责人那天没去清理,因为上次去时被小学生笑话,心态还没调整过来。救护车辗转两小时才有医院接收,记者也去问责第一家拒收的医院,值班医生说,那天来了二十多个感冒患者,可能都是白天没时间看病的学生,自己已经不堪重负又是内科医生,不怕你告(拒收)都是正当理由。没提其它医院如何,找不到更多正当理由了吧。

记者母亲自责说那天不该留媳妇在医院吃饭。父亲自责都是自己生病惹得。记者说,这不是天灾,是人祸,要怪只能怪那些造成事故的相关人员。

那么,去跟遛狗老头说,因为你不捡狗粪害死小孩?去跟排队看夜诊的学生说,为了你一点儿感冒耽误了小孩救命?还是去跟区政府说,不够完善的制度会杀人?

想想小孩和父母,“如果……如果……就……”,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再深入细想,每个人都严于律己从不犯错精准职能的社会,不仅是不可能的,还是反人性的。所谓乌托邦。

故事结尾,是决定放下的年轻夫妇,再次驱车上路,去最后一次家庭旅行的公园,往那个贴着“禁止生活垃圾”的垃圾桶里,又扔了一回自家的垃圾。似乎是想通过这个恶作剧般的仪式,原谅自己的同时,也原谅别人的过失。

至此,片子还是拍得太隐晦了,不知道是在鞭笞人性,还是反乌托邦。

另:剧中的日本其实已经很理想化了。一棵行道树的倒下往往来自更严重的失职,只是很少会砸死人罢了。

妻夫木聪与井上真央主演。

发表在 电影(Movies) | 留下评论